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原创 -> 今日网闻
从长城关到“石榴亭” 盐池县绘就民族团结“共富画卷”
2025-09-12 21:06:53   
2025-09-12 21:06:53    来源:宁夏新闻网

  宁夏新闻网讯(记者 杨兆莲 文/图/视频)9月11日上午,吴忠市“牢记嘱托担使命 高标准建设示范市”集中采访团走进盐池县。在狮城宁好电商网批(西部)运营基地,清晨的阳光洒满忙碌的分拣车间,员工们正熟练地将宁夏枸杞、滩羊肉、葡萄酒等特色产品打包装箱。这些承载着宁夏风味的包裹,即将通过四通八达的快递网络,发往全国各地。

  而在另一边的狮城宁好电商基地大数据屏上,一组数字跃动着:三年来累计销售突破10亿元,73家入驻企业中有42家是跨区域合作,物流成本下降40%。“我们不只是卖货,更是在编织民族团结的纽带。”狮城宁好电商网批(西部)运营基地董事长助理丁飞鹏指着实时交易地图说。此刻,福建主播正通过直播间向宁夏农户学习滩羊烹饪技巧,而盐池姑娘则正用流利的普通话向网友介绍福建石狮的服装:“闽宁携手,好东西就要一起分享!”

  2021年,福建石狮与宁夏盐池携手打造了这个占地3.5万平方米的电商基地。如今,这里不仅是“宁货出塞、闽货西行”的枢纽,更成为东西部协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样板。基地运营“五区一街”,吸纳73家企业入驻。顺丰、邮政的物流车每日穿梭,仿佛一条条纽带,将东南沿海与西北内陆紧密相连。

  盐池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多民族交融地带,汉族、回族、蒙古族等15个民族如石榴籽般紧密相拥。在这里,长城关上的书画摄影展馆陈列着百幅作品,讲述着各民族共生共融的历史;社区里的“石榴籽议事亭”中,居民们围坐包饺子、聊家常;麻黄山乡的“打平伙”营地飘出滩羊肉香,游客与村民共享美食,体验“有福同享”的情谊……

  盐池县创新推动红色文化、长城精神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,让古老艺术焕发时代新生。在宁夏长城博物馆,“上下两千多年,纵横十万余里”的展陈脉络,系统展现了长城的构筑技艺与文化内涵,使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育载体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画摄影展馆内,150余件精美作品令人瞩目。剪纸《闽宁协作结硕果 山海情深友谊长》、二毛皮《中华民族一家亲》等佳作,将“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”的共同体理念融入艺术创作,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。“这些来自全国2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,本身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佳见证。”展馆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艺术语言的转化表达,让参观者在审美体验中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。

  此外,“1450”工作法、“136”工作法、“六共一网”……盐池各社区还探索出数十种民族工作新模式。北关社区打造20余处“石榴籽”主题阵地,每年开展文化活动超3000场;芙蓉社区通过“五项引领”推动互嵌共居;小井坑社区用“1155”工作法破解民生难题。“社区就像家,谁有困难大家都伸手!”西苑社区居民杨阿姨说。

  每年暑期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300余所高校的千余名师生来到盐池县开展社会实践。他们与本地学生“书信手拉手”,参与电商节、长城音乐节等活动,各族青少年在知识碰撞和才艺切磋中,跨越民族、地域界限促进了交流共融、情谊相通,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。

  盐池的民族团结不仅体现在文化层面,更扎根于经济发展。近年来6000余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精准滴灌,先后建成花马池镇田记掌村集体经济提升项目等60多个产业项目,各族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生态宜居,收入更加稳定,感情更加深厚,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攀升。

  从革命年代的“生死与共”到今天的“云端共富”,盐池县用实践印证:民族团结是发展的根基。“盐池县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深化‘134’工作法,升级社区服务,打造更多旅游线路,让‘中华民族一家亲’的理念代代相传。”盐池县委统战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心主任张倩说道。

  如今盐池县已形成“15分钟共融生活圈”,学校结对、社区互嵌、产业联动,各族群众“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”已成为生活常态。  

【编辑】:杨洲
【责任编辑】:杨丽